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美术史论 >>
          .
            分享到:

            摄影发展史(三)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11-28 17:21:40 来源:网络

              数码摄影器材的发明
              3.1、无银盐、电子摄影时代来临
              摄影从古到今于未来,学理上说都是科技的应用。近五十年来的发展更是快速,更趋向便捷取得影像的方面进行。摄影者将拍摄的胶卷送到快速冲印店,用不到半天,只仅三十分钟即可看到照片成果。甚至于,拍立得相机更可以在一分钟内让您取得一张彩色照片。再说,世界上各个摄影器材公司日新月异地研发出售的胶卷,显影剂和相纸,高性能摄影相机的质量都不断的提高。
                可是,前述之传统胶卷、显影剂、相纸都是化学物质、银盐,药剂日久氧化照片会褪色,胶卷易刮伤,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拍照所需胶卷的购买、冲印照片所费不少。所以「传统影像摄影方法」之影像的摄影、保存急待科学家去改进。「摄影」原本就是人类智慧在科学上应用的发明,科学越发达,摄影器材越新进,果不其然;
              1975年,柯达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电子相机Kodak C-785,重 8.5 磅(3.9Kg),由16 节AA电池驱动,将照片记录在磁带内——拍下了历史上的首张数码相片,而研发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赛尚(Steven J .Sasson)也就成为了数码相机之父。


              很可惜,由于这个项目对于当时的柯达而言,是一个极小的项目,所以柯达并没有将这个产品商业化,以致于让后来的日本企业赶上。

              1981年,日本索尼公司(SONY)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的数码照相机(MAVICA),其相机首先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胶卷(底片)。该数码相机的雏型机,因当时影像压缩,半导体储存尚未成熟,画质尚不理想。可是,已揭启了数字照相机出现人世间的序幕,值得赞颂,是世界摄影历史中一大盛事,媲美公元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Louis J MDaguerre 1789–1851)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从此日本,继英、法、德、美在摄影器材研发上令世人称道,也稳定在摄影器材产销上的声誉。
                电荷耦合器件「CCD」全名是Charge Coupled Device,为数字相机使用来感光的。它有许多感光晶体组织成行列状,当感光时会因外来影像明亮度不同,各会有连续异类的电流。经转换器(ADC),使电流转变成二进制数码(0与1),又透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影像信息压缩储存照相机内的内存中。
                换言之,传统相机经镜头接收外界景物的影像,映在传统的感光胶卷上,再将胶卷冲洗印制照片,完成摄影取像,存有相片。现今,数字相机是经镜头接收外界景物的影像,映受不同的光色在CCD上,以感光所成许许多多不同电流信息变为数字号码,储存在内存板中。CCD可以选删其已拍摄之影像数据,可输入计算机,相机本身亦可按键作显像、删除、再重复使用,不像胶卷一曝光,就得装新底片。摄影的影像储存以前是银盐胶卷(一整卷)。现在是新进科技产物、数字内存(一小薄片)。抛弃传统底片冲洗化学程序,即可输入计算机看成果,修改编辑印刷,传递无界,又可继续无限次进行拍摄。
                1988年,数码相机厂牌,像奥林巴斯Olympus,理光Ricoh,柯尼卡Konica,美能达Minolta,日立Hitachi,东芝Toshiba,等等雨后春笋般出现,数字相机种类性能,各型各色,让人目不暇给。
                1989年,日本富士(Fujifilm)首先出售进步的DS-1P数字相机。其重不到4百公克,其记忆卡可储存十张照片。给生产胶卷举世最多的柯达公司,当头棒喝,整个公司上下急思策略,应势以求对局。
                众智巨资下,1990年,柯达公司宣布:因应电子时代的来临,柯达公司为维持摄影器材开发已的领先地位,在市面上,推出影像光盘(PHOTOCD)。
                影像光盘(PHOTOCD)是影像经扫瞄转为数字号码,再将这数字号码由激光技术刻印在一张光盘上,在柯达的CDPlayer 860就可播显出影像。如此,将影像保存在新科技时代产物「光盘」上,其影像的素质不差,尚且可作长久保存,不会像传统胶卷受湿变质、日久褪色。此存影光盘已惊动了全世界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此光盘与传统胶卷迥然不同,影像输出入不用药剂冲洗,少环境污染,扫瞄及映像不用暗房,省了空间。但其影像几乎与胶卷存影无异,最为人称赞。
                从此,拍照不用传统底片,影像可以电子数字化来获取;电子数字化数据在存取、复制、传送、修改、合成及重复使用有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速,迥异于传统摄影方法,有着「革命性」的另类、进步的、崭新摄影的方法,此为无银盐、电子摄影时代的来临。
                「数字影像」惊动了摄影器材的开发,1991年,日本富士(Fujifilm)和尼康(Nikon)两公司合作生产,世界上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DSLR),Fuji Nikon DS505(E2)、DS515(E2S)两款应世。此型重1.5公斤,16×14×12大小,采Nikon F.A系列镜头,用机身光圈作曝光控制,有15MB记忆卡,可拍至84张照片,感亮度可到1600 ISO。有1280*1000像素,可接个人计算机作图像处理、印像、放大传递。
                1994年,美国苹果公司(Apple)以大众化廉价数字相机QuickTake 100型畅销全世界。刺激之下,数字相机制造厂商趋向低价位精进,努力以赴。
                1995年,日本理光公司RDC 1型数字相机影像有前所没有的清晰,更低价充斥世界市场,也大受摄影爱好者欢迎。营销的柯达DC20数字相机加上具有可以变焦的镜头。甚至于世界上产销数字相机的如:卡西欧(Casio),佳能(Canon),爱克发(Agfa) 新力(Sony)等新进数字相机,皆强调都可以兼容,连结在微软的Window95上。
                如此,摄影接触面更宽广,更让摄影者得心应手。摄影艺术、摄影技术因能融入于新时代的计算机世界里,在艺术领域中「摄影」因循快速,脱颖而出。时势所趋,造就了摄影将其他各类艺术膛乎其后,成具为世人、人人易学,可具得的普及化艺术素养。人们由于喜爱摄影,愈来就会愈有艺术气资,其肯定谁能置疑。君不见计算机搜寻艺术类,摄影独列首位,鲜明显著,谁说摄影不是艺术骄者,摄影更是艺术领域中出类拔萃者。

            More 美术史论
            Ο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Ο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Ο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Ο《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Ο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Ο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Ο《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旗袍美学
            Ο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Ο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Ο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60(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