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知识 >>
          .
            分享到:

            中国饮茶习俗 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10-13 10:03:34 来源:网络

              我国上千年的饮茶习俗与紫砂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很早就开始了茶的种植和利用。西汉王褒《僮约》,东汉末年华佗《食论》,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陆羽《茶经》,白居易《琵琶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卖茶、饮茶的许多史料和论述。人们认识到茶有止渴、提神之功;商人或肩挑担子、或乘船到几百里以外去买茶叶;市面上有人设铺卖茶,提瓶卖茶,顾客可投钱取饮;饮茶的方式有"烹茶"、"煎茶"、"点茶";饮茶的普及程度是"比屋饮"、"穷日尽夜"、"俗遍天下"。与饮茶有关的器皿,有茶盏、汤盏、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于茗壶,民间传说苏轼设计过"东坡壶",是一咱大型提梁壶。到了明代,在汉族地区,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饼茶,方式改为泡茶,茗壶成为主要茶具。茗壶在明初仍然较大,以后逐渐变小。福建、广东一带饮用乌龙茶之"功夫茶",茗壶更是小得出奇。《阳羡名陶录》卷下引周澍《台阳百咏注》,说台湾人品茶"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鼻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
                饮茶之风在上层社会的盛行,影响尤其巨大。从《三国志》卷六十五、魏张揖《广雅》,唐杨华《膳夫经手录》、冯贽《云仙杂记》、宋《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可见吴主孙皓、宋徽宗赵佶、宋代文人苏轼、陆游等,都好饮茶。早在唐代,讲究饮茶已经形成理论,以后持续不断,当然关涉到茶具。宋人喜"斗茶",对茶具的制法和色泽有特殊的要求。明人认为"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至于体验到"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以及"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云云,这就是"茶道"的真谛了。品茶理论的发展,必然影响和促进茶具的生产。而茶具之中,紫砂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清朝宫廷中,紫砂茶具成为皇家贡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康熙年"年款的画珐琅四时花卉紫砂壶,造型有方有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二十日"持出宜兴壶大小六把"。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十月五日的档案,记录苏州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带"乾隆年制"底款的紫砂壶和乾隆帝处出时携带的状在藤编提盒里的成组饮茶用具,包括本集所收镌刻乾隆帝御制诗的紫砂壶和茶叶罐等。


              闲谈紫砂壶




                ●紫砂壶产地
                江苏省宜兴市是出产紫砂泥的唯一产地,是由矿砂和泥(粘士)混合而成的泥土,称紫砂泥。而砂和泥混合后多变色为紫黑色,故称紫砂泥,其中有红色、白色及其它颜色。

                ●紫砂泥壶工艺
                古人在一千多年前发现了紫砂泥后,先用来制作餐具和花瓶,后来制作动物、炭炉、人像,由于它含有大景矿砂粒,坚硬度强,不容易打破,耐热保温,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使用品,人们将紫砂泥制成茶杯、茶壶,一直留到至今的传统工艺已进化为一种不可思议的品茗茶壶,有一千多年的手工艺传统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名人名壶,达到了超高艺术品的欣赏价值。
               
                ●紫砂茶壶鉴别
                紫砂茶壶有高档、中档、低档的。紫砂泥位于地势不同的山脉所含的砂粒量就有不同,高档的含砂粒最多,砂粒大,砂粒密度近,砂粒晶莹闪亮,壶身光泽,用放大镜望去更清楚地将一个高档茶壶的优点分析出来。中档的茶壶含砂粒较细些,晶莹闪亮度稍差,砂粒特出手摸感觉有明显,砂粒密度尚多。低档茶壶看上去泥较多,砂粒不大,密度间疏,晶莹闪亮不明显,但砂粒仍有分布整个茶壶。以上是高、中、低档茶壶鉴别特征,需用放大镜分析,在无放大镜情况下,民间传说用火柴划着茶壶起火便是正宗紫砂壶的方法,是最简便,最原始的,没有科学分析力的。因为茶壶含矿石砂粒,可以与火柴摩擦出火花,而科学分析是需要放大镜才作出鉴别是否正宗紫砂壶和级别,这是在一般零售茶壶时的依据。如果有条件下还需要专业人士作出鉴定的。

                ●紫砂壶功效
                紫砂壶含矿物质,铁质重,对人体内分泌、脂溢性皮炎、血脂、血糖、胆固醇、降肝火,帮助胃功能过滤尿毒。还有一样与众不同的妙处,壶身上的砂粒与泥之间有不易看出的离合,能够与壶外的空气接触,所以壶内茶水放隔夜都不发酵,继续可饮用,这种特殊功能不可思议,绝对有使用价值。

                ●紫砂壶的日常保养
                白天用来泡茶后,晚上将茶壶内的茶渣倒掉后,不要用清水洗壶,揭开壶盖,让它凉干,阴天再用的时候再用开水洗壶,每天泡茶用毛巾摩擦壶身,这样养壶,日久就可产生变化,变化为颜色光滑,圆润生机,略带茶色,十分美观。
                1、紫砂壶用后应保持壶内干、净,不要积存湿气。
                2、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宜以为珍贵而密封包裹。
                3、勿放在多油或多尘埃的地方。
                4、最好用完后把壶盖侧放,勿常将壶盖密封。
                5、壶内勿常浸水,应到泡茶时才冲水。
                6、一个壶应只泡一种茶。
                7、切不要用洗洁精清洗茶壶,否则会产生异味和失去光泽。
                8、每次用完后,用纱布吸干壶外面的水分,接着倒出壶内的三分之二的茶叶,留下约三分之一,冲进沸水,冲过的水留用,然后清理干净所有的茶叶,将冲过的茶水浇有壶上,最后用布轻轻擦干。


              紫砂壶收藏的要点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类向来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而作为收藏品类,紫砂壶在中国也有悠久的收藏历史。2002年4月,一件高只有14.7厘米的清初陈亮彩制的紫砂六棱文人壶拍出了22万元人民币的价位。2005年7月,一件清乾隆年制紫砂花卉文字茶壶以17.05万元成交。拍卖场的升温为当今的紫砂壶收藏摇旗呐喊。而如果要介入投资,当然就要讲点诀窍:
                ●首先,要分辨泥质。真正的紫砂壶是用烧制后具有双重气孔结构的紫砂泥料做原料的,这具有一般陶瓷器皿所缺乏的透气性,并且吸水率高,手摸有细而不腻的砂质感觉。这种泥质只在江苏宜兴有,因而只有真正紫砂泥烧制的壶才是正品。其他诸如用紫色土或者化学配料制造的则非这个体系。
                ●其次,要注意着色。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壶坯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亮色上来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长期经人手抚摩,表层呈现出润泽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少有光亮。有光亮的,多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赝品。
                ●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即使用阳文,字体也往往因为摹仿而或显呆板,或笔划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当然最明显的是造型和气味。造型方面以“古拙雅趣”者为精品,这个与茶道的精神有关联。气味方面,长久使用的壶具有自然渗透的茶香。伪造者异味明显,造型熟练程度欠佳,气韵拙劣。
                ●年代久远者、名家精品自然质高价优。但年代断定和真假判断就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比如明代制壶只重型制、质地,作品均为素色无彩。因此,只要壶身加上色彩就肯定是明代以后的作品。从出水孔来看,出水孔非单一孔的不可能是民国以前的壶。从壶身装饰来说,壶身上刻有诗文绘画的古壶,绝对是清陈曼生时代以后所制。
                综合以上要点,加上经验和知识的积蓄,相信藏家会在此门类收藏中自得其乐,并使藏品稳步升值。


              紫砂壶收藏与紫砂壶鉴赏


               

                在众多紫砂壶中,如何挑选到一把好壶,岂只是紫砂新生的难题,对悠游紫砂陶多年的老手,同样也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紫砂壶既是着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这三个重点加以考量。

                ●一、紫砂壶的实用性
                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所以,选购时不妨先就其实用的功能加以考量。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的恰当,壶把的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以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考量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因为,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

                ●二、紫砂壶的工艺性
                紫砂壶的工艺性是指制作的技术水准,也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待清楚与流畅。尚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
                泥: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性。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差异,与其使用的
                功能无关。但就使用的习惯而言,紫砂壶藉著泡茶品茗不断地抚摸,透过手感的舒服,则可达到愉悦心灵的效果。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量。
                形: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样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其间蕴藏了丰富多采的完美器形,汇集了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赞誉。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为佳,则因各人心理需求的不同,很难论定。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份,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的意境。而“古拙素雅”与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壶的造型考量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
                款:即壶的款识。紫砂壶的署款,素来非常讲究。它不同于一般作品的自属图章戳记式的格局。因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代金石篆刻名家之手。鉴赏紫砂壶款有两个意义:一是监别壶的作者是谁;一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特点。所以欣赏一把紫砂壶,除讲究泥料、造型及制作技艺之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给每一位壶艺爱好者带来更多美的享受。
                功:是指壶艺的功能美,有别于实用功能的诉求点。这些年来大陆市场逐渐开放,台商大举介入紫砂市场,遂使砂壶市场益形蓬勃发展,砂壶产品屡有新作问世。只是紫砂艺人创新作品,徒讲造型的形式美,却忽视了功能为用的美。盖有些艺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砂壶功能的发挥,相信在泡茶、品茗的使用过程,有的砂壶已然出现「中看不中用」的重大缺失。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按目前台湾家庭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聚饮,宜采用容量 350毫升为佳,无论手拿手提都只需举手之劳,所以人称“一手壶”。

                ●三、紫砂壶的艺术性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的适合,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再说壶艺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够发抒艺术的语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够陶冶性情,启迪心灵,给人油然而生的艺术感受。诚如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说“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紫砂壶收藏之保养方法:
                1.新壶购置回来,可用细纱布稍加磨擦,用水清洗后,放如较浓的茶叶水锅里煮沸,稍凉后,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取出晾干后即可沏茶。
                2.不论新壶、旧壶,用开水沏茶后,壶体表面温度较高,此时可用湿毛巾,或干净湿布,擦抹壶体,水印旋擦旋干,反复多次,壶体温度降后,亦可用手摩挲,因手掌有油汗,有利于壶体光润。如此坚持三四月后,新壶大体可发"黯然之光"。
                3.茶壶长期不用,应及时将茶渣倒出,以免发生霉变或产生异味。
                4.茶壶最忌沾上油污。 
                5.台湾有一套完整的符合台湾茶道的养壶、用壶方法,详见《中国茶道》。



              紫砂器的鉴定

                自明末以来,由于有关紫砂器的著述和文献比较稀少,加之近年来的地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墓的器物少之又少,所以给鉴别紫砂器的真伪带来一定的困难。从明代中期侍童供春向金沙寺老僧学习壶艺开始,多是子承父业、师徒传承,从选砂、打泥片、装身筒到落款刻字,这些步骤全由一人操作,其造型设计也全凭个人的艺术爱好而做,是完全"各自为政"式的独立经营,是纯粹个体作坊式的民间艺术生产。历代的名家作品在当时就有仿制,在这一点上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同时代的仿品我们很难区分,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民国初年,几乎所有紫砂界的高手都被聘往上海,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精心仿制,烧制出了难以统计的仿名家款作品。这些仿品水平极高,与原作相比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这部分作品现遗存至今,给我们今天的鉴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明清两代紫砂器的生产完全是家庭式的作坊制,器物侧重反映的是紫砂艺人的个人风格,或规矩严谨,或粗放豪迈,或素面素心,或装饰华丽。"自古茗壶似名人"是说壶的风格与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各有千秋,而绝不雷同。艺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展示出个性风采。各具特色就形成了同一个时代个性之间的极大差异。近几十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同时也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证,基本上可以根据砂质、颜色、加工手法、造型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会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紫砂器的鉴定则还处在摸索探求阶段,对于鉴定紫砂是本着五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造型
                紫砂壶造型多姿态多采,按宜兴陶瓷工业公司的归纳,有:
                1、 几何形体造型,主要是筋纹器,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型、葵形等。
                2、 直接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鸟鱼兽的造型。包括整体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如松竹梅、柿子、莲心;以及以几何形为主体,以自然形态诸如竹节、松鼠葡萄等为器皿的嘴、把、盖、足等局部的造型。
                3、 受生活中某些器物式样启发而设计的造型,如玉笠、柱基、斗方。
                4、 借鉴青铜器、锡器、玉器、彩陶、秦砖汉瓦的形式,设计的簋、瓦当等造型。
                另外的一些提法,或者分为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形和水平形;或者分为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还有的分为素面的"光货"和加堆塑装饰的花货。
                其次为花盆类。花盆造型有圆形、腰形、蛋形、四方、长方、三角、六角、八角、折角,还有如"一颗印"、筒形、升形、弓形、枕形、蝶形、豆形、叶形,以及云肩、钟鼎、梅花、海棠、菱花、菊花、喇叭、竹节等形状。花盆的口沿有漂口、直口、窝口、和蒲包四种处理方式。底足分挖足、装足两种。
                再次是罐类和其他,主要有罐、瓶、杯、盏、盘、碟、盒、文具、香熏、像生果子、枕头、挂屏、鼻烟壶、蟋蟀罐、塑像等。

                ●(二)胎质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地说就是泥料。不同时期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而不同的泥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泥陶洗技术相对落后的原因。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5-30目,而清中期为55-60目,到了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是泥料的精炼程度)。目数越低,颗粒越粗,孔隙度也越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表面失光。1965年南京市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此壶的泥料与1976年羊角山遗址所出的残器相同,泥料很粗,接近缸胎,有生烧和火疵现象。由于是与缸类一同入窑烧制,所以壶身局部都沾有少量的釉泪。明代制壶的泥料只是将最初用来制作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澄炼而已。杂质较多,所以器物表面很粗糙。到了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我们对于泥料辨认,在紫砂壶的断代认识上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另外,从泥色上也有区别。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红色(大红袍),而清代的泥色则较多,除了以上两种外,还多见一种在紫砂泥中夹有梨皮似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点"或"桂花沙",前者较后者粗,也有人将它们统称为"梨皮"。"梨花点"清代早期多见,而"桂花沙"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多见。民国以后,紫砂的色彩多了起来,如墨绿、黑色等。而现代的紫砂器讲究原料与颜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铜器造型,就用仿古铜颜色的泥砂制作。紫砂壶由于经常把玩磨擦,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层光亮面,俗称"包浆"。这也是我们鉴别工作当中鉴别时代远近的一种辅助手段。

                ●(三)制作工艺
                制作砂壶的成型工艺,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认识的凭据之一。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候,时大彬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触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触有时也会这样处理。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反将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所以经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的内壁也薄厚不一。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所以其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比较均匀,制作也比较精细,其壶底多有放射状痕迹。另外也有制壶大家仍坚持以手捏制为主,如陈鸣远、杨彭年等人,他们所制作的壶已达到炉火炖青的境界,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清早期的壶嘴为单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著名紫砂学家顾景舟先生在谈到紫砂鉴定时曾讲过"成型手法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每个制壶家作壶嘴及壶把的方法不同,都有个人的风格。到了近现代则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而此时期的砂制细如膏泥,器物的里外极其规整,当然手感也极好。

                ●(四)款识和铭刻
                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作者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这同样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在紫砂壶的盖内、壶底或把根处都刻有制壶人的落款。许多研究人员和紫砂爱好者、收藏者都十分重视器物上有没有名家款识,就像人们见到一件精美绝伦的瓷器首先要翻过来看看底部有没有官窑款识一样,认为凡是没有书款的作品其艺术价值是要大打折扣的。但是故宫博物院旧藏的紫砂器则是个例外,藏品中尤其是前期器物许多都没有款识,不能以有无款识而论其价值。这些无款器物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程度与大家陈鸣远、项圣思、惠逸公、邵友兰等名家款的作品相比绝对没有丝毫的逊色,相反有些则更胜一筹。由于紫砂艺人印章材料坚固,名人的印章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应该说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作者的直接依据。但也不尽然,这里要从两点去说明,其一,名师故去之后,他的家人、门徒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其遗存的印章。其二,仿制得惟妙惟肖的名人印章和仿制名家砂壶是同步而生的,对于高水平的仿品,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印章的真伪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也不是全部的,还必须综合其他方面如器型、泥质、泥色、工艺、装饰等来加以认识,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出现偏差。

                ●(五)从风格品位上判断
                关于紫砂壶的风格品位是与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共通的。紫砂艺师根据可塑性极好的泥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的制品,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另外在同一时期的艺术师们可以制造出品位不同的作品,那些只有具备时代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才可称得上艺术层次的上层之作。名家茗壶的制作,其高矮的比例、线条的转折都恰如其分,多一分就俗气,差一点就平庸,线条曲弧有时全凭作者的感觉去控制,这种感觉来源于本人的艺术修养和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在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特别是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砂壶,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与风格,作品中有没有那个时代的气息与烙印,还必须综合考察作者一贯制作风格与品位。从近现代的伪作来看,多数是属于技精而缺乏韵味,而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不同名家的艺术风格是我们鉴定作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历史上同一位名家制出的三个不同造型的壶,即使从表面上看好像不一样,但要仔细观察其壶的外弧线柄的曲度,流与颈的角度,就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这一点看就同一位艺师而言,他的壶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精深,虽然不同时期会略有变化,但成型的线条与细微之处的处理方法,就像一个人的笔记一样,基本上已成为一种习惯,技法和风格都是一致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仿品只能仿其形,形似而神不似的茶壶,不过是用泥巴捏出来的用具而已。
                名人茗壶第一不可以逾越出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第二必然体现他一贯的壶艺特点,展现出高品位、高层次的思想内涵和制作水准,否则就有伪作之嫌,从造型、作品的风格品位去认识作者,这个方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鉴定也是切实可行的。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紫砂器在造型、工艺手法、款识以及泥料装饰方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我们在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也要考虑其特殊性。有些名家往往出人意料的显示出本人的全面性,例如陈鸣远,他的壶以自然仿生的花货为主,也有光圆的几何形,其风格多变、格调高雅,富有文人气息是陈鸣远紫砂器的最大艺术特色。随着紫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收藏紫砂热潮的风起云涌,仿品也是越来越多,而且仿得也是越来越精。面对目前这种状况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掌握鉴定紫砂器的基本知识,通过造型理清时代的脉络,了解各个时期各家作品的不同风格及工艺手法,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层次,就一定能去伪存真,还古代紫砂器的本来面目。

              来源:网络

            More 艺术知识
            Ο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Ο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Ο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Ο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Ο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Ο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Ο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Ο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Ο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Ο油画表面各种污渍的正确处理方法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08(s)   1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