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评论 >>
          .
            分享到:

            给当前的摄影热泼点冷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作者:正在核实中..2010-07-07 15:30:07 来源:网络

              一 PIP:还能走多远?

                由于平遥离我所在的城市地缘上比较接近,所以近年来我已断断续续地参加了几次PIP活动了。每年,都能听到一些人在感叹:“明年,不来啦。”有人是满足了,有人是疲惫了,有人是失望了。来不来,自然悉听尊便。但是,在今年,也就是第九届平遥摄影大展上,在开幕的第一天我便感到:颓势凸现,日暮西山;并担忧:如此下去,PIP还能走多远呢?

                我说的“如此”,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味太浓。摄影节由官方倡导、官方主办,当然可以有官方内容。但摄影毕竟又不同于宣传部门组织的主旋律图片展,适可而止、把好分寸,方能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然而,今年偏偏不是这样的:既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辉煌成就展,又有航天方面业绩展,更有公路系统的、税务系统的、改革发展系统的成果展。这些官方背景逼人的强势照片,无不占据超好位置,无不制成超大画幅,既阻碍交通,又阻塞心绪,让人望而远之、胃口大倒。须知:对观众而言,人家是来陶冶情操、享受艺术、感悟影像魅力的,不是跑数百公里、数千公里,花一大把银子,来接受“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的思想改造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啊?

                二是广告味太浓。“某某市摄影家协会预祝摄影节圆满成功”、“某某风景区欢迎大家光临指导。”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摄影节是否也是如此,反正我在平遥看到了如此怪象。

                不是地方的摄影家协会不能组织作者集体参展,也不是商业运作的景区不能送交照片,而是你把这地方当成旅游推介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搞一堆广告信息向观众兜售,找错了平台进错了门--这里不是发布广告或软广告的地方!

                三是门槛太低。今年的PIP上不是没有好片子,而是极少数好片子的扁舟被超大数垃圾片子的汪洋大海淹没了。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三多现象:一是官员摄影家多。某些身居高位或要位的人,拿着公家的钱或利用职权挥霍、糟蹋着摄影,竟然也还敢大言不惭、大张旗鼓地把自己的大名、要位、职务牛皮哄哄地写在自己自认为很牛皮的简历上,连同他的劣质照片一同展出挑衅天下!二是大款摄影家多。有些人钱赚多了,想往高雅上靠靠,跳舞吧,肚子太大腰板太粗;唱歌吧,公鸭嗓子黄鼠狼腔;搞文学创作吧,只识得二百五十个字,才情太差;练书法吧,耐不住寂寞且不便张扬无法炫耀。于是就只有摄影倒霉了——被他们逮住了。三是低级摄影家多。我所说的低,不是指县区级、乡镇级的摄影家协会会员们,而是指热情高、干劲大但水平实在太低的摄影家的作品充斥展区、大行其道。

              顺便提一句,做为一个1983年就在《中国青年报》的示范性栏目摄影之窗登过组照的老“发烧友”,现在每年我也拍一些照片。但我从没想过去影展上露脸:前几年,怕亵渎影展(深知自己毕竟是业余的);这几年,已不屑参与(不陪弱智数指头玩)。

              宣传味也罢,广告味也罢,“三多”现象也罢,屁股决定脑袋,角度决定思路,责任均不在人家,关键的是大赛的主办者、组织者、把关者头脑要清醒:待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名家们不来、名作品不见,平庸者自我陶醉、大路货俯拾皆是时,谁再想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即倒,恐怕就难以回天了。

                二 概念:老外不咋整,国人却猛玩

              土仓展区是我看的第一个展区,也是外国摄影家比较集中的展区。因此看得也比较仔细。

              摄影术是泊来品、是西洋术,国人不过是模仿者或后来者。按常理,先行者属浪峰涛头,当得风气之先,观念与行为应该是最为时尚与新锐的;比如在国内学院派、青年人以及自命不凡的少许中年人中十分盛行的,所谓的沙龙摄影、概念摄影、行为摄影之类的东西,外籍摄影家更应该是玩的云遮雾罩、眼花缭乱吧?但现实恰恰不是这样的。数十名外籍摄影家的作品,除了有一组《人体与荷花》稍有点抽象外,其余的全部是非常老土的、非常传统的表达方式:纪实。

                给我印象最深的纪实作品,则是表现柬埔寨底层民众在垃圾山上谋生的组照《烟雾山》。我的感觉是,纪实作品,特别是表现民众生存状态的纪实作品,就如同影像界的《国际歌》旋律一样神奇,只要你展示它,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知音。

                而与此相反的,则是这些年国内搞意念摄影、新锐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了。连去年获大奖的莫毅先生,今年也搞了一组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东西。夜里我在街上散步,偶然看到一所老院子里在搞讲座,便进去听了一分钟,只见一个大学教摄影的老师在给一帮学生振振有辞地灌输:“只有封闭的人和没有钱的人才不接受新锐摄影!”于是我马上退场了。为什么?因为他在公然宣传挑战是非底线、道德底线的坏观点:你可以搞你的新锐,但你没有理由蔑视人家坚守传统的作者是封闭的和缺钱的啊?并暗暗为听众叫苦:年轻人啊,你们投身这类导师门下,该走多少弯路啊!

              不是我不接受新锐摄影,像新人戴翔去年参展的《新雷锋故事》系列,就十分精彩;而是我不能接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新锐”作品。比如,有幅赤裸着上身、脏兮兮地流着涎水的中年男人和一只死鸡崽亲嘴的新锐名作照片,我看了多年,就楞是没看懂。

                三 纪实:起点抑或也是落点?

                毫无疑问,西人是为了解决画家把人画的不像才发明摄影的。因此,摄影的发韧与原始功能就是照像,逐渐外延到记录人类活动及其它。用今天的方式来分类,我们将记录性物象称之为“纪实”。
              今年的平遥摄影大展,尽管整体质量下降、普遍品位不高,但有一个亮点是不能不铭记的:“四月影会”那群干将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朱宪民、李晓斌、胡武功、侯登科、于得水、王苗、鲍昆以及姜键等人拍摄的纪实作品回顾展。我思考了很久,终于得出结论:为什么四月影会群体的作品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因为他们冲破了当时笼罩在摄影人身上“假、大、空”与“高、大、全”的铁锁;朱宪民、姜健等人的作品为什么至今魅力四射、震人心弦?因为他们沉到了底层,和普罗大众共呼吸、同悲欢。

                三十多年来,摄影界流派纷呈,五味杂陈,各领风骚、百态毕露;但纪实这一脉、这一枝,始终搏动有力、花繁叶茂,并且几十年前的作品在今天的大型摄影展上仍能璀璨耀眼、光彩照人。这是否预示着:纪实是摄影的起点,也必将是摄影的落点呢?

                四 启示:不仅仅来自《天之瞳》

              这是一个摄影的最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摄影的最黑暗的时代;这是一个摄影最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摄影最充满失望的时代。为什么?摄影界精英与小丑共舞,影像场杰作与废品同在。特别是在摄影节、大型影展上,某幅或某组作品,能让观者驻足几分钟,已属不易;如果能令人凝目与思索,当属上品。何俊杰先生在今年平遥摄影大展上提交的《天之瞳》,似乎就接近了这样的效果。

              《天之瞳》是一组航拍的作品,仅有寥寥的十一幅。即便如此,其中还分有“神眼”、“道”、“大地肖像”等几个系列。这与某些动辄就端出近百幅、甚至几百幅“杂烩菜”、“下水货”“巨制”的摄影人相比,取舍不可不谓不精要,下手不可不谓不果断。这是何俊杰先生《天之瞳》给我的启示之一。因为摄影界当前某些人的影像表达习惯,完全是文盲老妇人式与祥林嫂的亲妹妹作派,就那么一丁点事儿,就那么一个小中心,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不着四六的,恨不得把压箱货、储存卡里的照片,全部放大拿上影展或编入书中,唯恐片子少了展现不了他的“艺术”高度、显摆不了他的摄影“技巧”、说明不了他的主题“思想”。其实,是由于他的智商低、情商更低,便怀疑观者与他人的智商低、情商也低。

                我曾经有个不怀好意的想法:那些把一大堆照片拿上影展的人,应该都是有钱的主儿;更有一个恶毒的损招:今后参展者提交作品必须限制数量。超标也行,一幅交一万元空间费押金,如果最后其大作没有获奖,则押金统统没收,移交希望工程或请观众喝酒吃肉。扯远了。

              坦诚地说,我不拒绝风光片,但也不热衷风光片。对航拍的风光片还有更一步的冷淡感:作者比拍普通风光片者更有钱而已,因此才飞得更高些、看的更远些罢了。在何俊杰的展品前,我也有这样的疑惑:他是买了或雇了私人飞机还是利用了某种便利?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成型”片子是否后期电脑处理过?恰巧何先生在展区,并听到了我的质疑,答曰:一、这些统统是利用外出公干之机在民航飞机上隔着弦窗拍的;二、绝对都是未经任何修改的原始记录。坐民航飞机也能完成航拍,花小钱也能办大事,这是何先生“天之瞳”给我的启示之二。

                 在当今世界,拍出秀美的风光已不再牛,拍出精美的航空风光也不再牛,这已是共识。那么何俊杰的航拍风光牛在何处呢?他拍的壮美而又有哲思。前面说过,区区十余幅组照里还分几个系列,一是他把湖泊拍成了人的眼睛,二是他把河流拍成了毕加索笔下的人物抽象画,三是他把山脉、云海、草甸等拍出了人体与胚胎的感觉。总之一句话:他不仅身居天空看大地,而且心怀人间做思考,因此才有了哲学观点与宗教学意念的《天之瞳》。

                王小慧拍的花为什么不同于他人拍的花?因为她拍的《花非花》;何俊杰拍的大地为什么有别于他人航拍的大地?因为他拍到的不仅仅是奇异,而且是在用、起码是在追求用天眼或上帝之眼看人间。这也是《天之瞳》给我的第三个启示。

              当然,在本届大展上给我有益启示的,还有RAFAL MILACH用小篇幅微视角表现解体后的苏联人生存状态这一宏大题材的《七个房间》,还有在广东东莞市长安镇开照相馆的、最民间的摄影家赖汝强、卢雪兰夫妇的《照相馆的故事》等。

                五 摄坛:与当年的文坛何其相似

              在平遥,大街上迎面走来10个人,有8个人脖子上挂个高中档相机,另两个没准相机还在包里装着。这是好现象吗?绝对不是。来参加一个摄影节,你说你胸前挂那么一个大相机干什么?累不累啊?懂行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些门外汉在凑热闹、瞎起哄。

              也许有人说:参与的人多,喜欢的人多,不正说明摄影空前繁荣吗?恰恰相反。正像虚胖不等于健康一样,泡沫也不等于昌盛。纵观当今世界摄影界,惟独中国最反常:比咱穷的朝鲜、越南、柬埔寨等,搞摄影的人不多;比咱富的日本、美国、法兰西等,搞摄影的人也不多。这是咋回事呢? 这是这个品种在中国要遭受厄运的前兆!因为摄影界当前的这种乱象,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文学界何其相似啊!

                因为在中国,某一个门类,尤其是带点艺术意味、学问含量的门类,崩盘或是衰败之前,都是要超常地虚火上一阵子的。比如洛阳唐三彩制品,本来是卖的很贵的,还出口,还当礼品送给外国元首。那年头的国产电影里,有身份人家的客厅里不是放维纳斯,就是放唐三彩。可是,后来洛阳一带上了大小一万多家唐三彩企业,这门绝活就算彻底歇菜了。时事评论,十几年前没人爱写,七八年前国内常写者也不过百人左右;而现在,大约有几万人在写时评。有人就某一个新闻事件,一气能写上三篇:叫好的,叫骂的,既叫好又叫骂的。终于,今天你才是时评家,你全家都是时评家成了网络上最解气的骂人狠话之一。

              当年一家地区文联办的文学期刊就能发行几万甚至几十万份,谁敢说文学不繁荣?当年一个大龄男青年只要在征婚广告里塞进一句“爱好文学”,马上就能勾来五百多个准老婆,如果再写上在县级报纸上发表过三句半诗歌,就能白睡漂亮美眉,谁敢说文学不受尊重?可是,今天呢?征婚的人谁要再敢标榜自己爱好文学,简直就如同有病;谁要再敢声称发表过文学“作品”,那简直就是有大病。

              文坛的昨天可是摄坛的今天?文坛的今天可是摄坛的明天?我对此深感忧虑,并呼吁摄影界的各级掌门人:防患于未然,未雨而绸缪;去掉浮躁、除却陶醉,让摄影找准定位、重新归位吧。

              六 忧思:大陆摄影节前景不佳

              恰似那“一夜春风花千树”,如今,一个在二十年、甚至十年前令绝大多数中国摄影人做梦都不敢想像的文化现象--摄影节,已呈异彩缤纷、遍地开花之势。套用句老话儿,从南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黄河两岸到长城内外,从云贵高原到松辽大地……以摄影冠名的节庆活动,你方歌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日,煞是热闹、煞是喜人。

              然而,自然界、人世间的万物就是这么充满着矛盾、饱含着哲理:有日出就有日落、有月圆就有月缺,有高潮就有低谷,有鼎盛就有衰败……摄影界,也难例外。摄影节,在欢声四起、繁花似锦的喜庆表象氛围下,在我看来,其实危机已悄然四伏,颓废的基因也开始扩散……私以为,如不直面应对、理性化解、科学转型,难免越走越窄、日渐式微;甚至说它可能发生癌变、走向绝境,也决非盛世危言、骇人听闻。

              只要将国内的摄影节与国际上知名的老字号摄影节稍加比对,就会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国外是富地方办摄影节,中国是穷地方办摄影节;国外的摄影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纯粹地为文化、为艺术而“节”一回,而国内的摄影节则是为经贸活动、为旅游开发、为招商引资、为提高知名度,才借“节”一回。

              我决无指责谁的意思。但不可否认与不能回避的是,我们当今起决策作用的许多地方党政官员,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长大成人的,且是靠“伯乐相马”而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缺乏市场经济的无情历练,对区域经济提升的规律性又极度陌生,但却胸怀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与积极性,上面也有政绩测评的压力。这时--请允许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回,有热心的摄影界人士向地方官员们建议:我们合作起来搞个摄影节吧,让摄影搭台,经贸唱戏--他们共同从前些年喧嚣一时的歌手走穴的成功中受到了启发。

              然而,摄影家毕竟不是大牌的歌星,摄影作品也很难是青少年心目中的流行歌曲。既是流行歌曲,也是三天的热度一过,便城头变幻大王旗,靠不断淘汰旧的、推出新的抢人眼球,掠人钱财。而国内对摄影节,经济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地,心不在焉、无动于衷;而经济拮据甚至十分落后的地方,虽热情有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且旁鹜萦绕。因此,国内的摄影节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一种先天性不足。

              在这样一种受制于人的尴尬前提与背景下,结出一个最直接也是最直观的恶果就是:摄影界所公认的权威人士,对摄影节的一系列事务,比如选片、布展、评比等活动,说话不算数,没有拍板权。“作品太多太复杂,泥沙俱下,更像是一杯冲淡的茶。”

              评论起某地的摄影节、《人民摄影报》前总编辑司苏实先生说,“今年我们请的专业摄影师要求作品控制在30张以下,但有些摄影爱好者竟然能把自己的120张作品一次摆出来,很多很严肃的、高水准的作品被淹没在大量的平庸之作中,整个摄影节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历届平遥摄影节主要发起人之一,主要负责平遥与国际摄影界联系的法国摄影家阿兰·朱利安也有诸多不满:我们和平遥摄影节的选择是双向的,有一届我们组织了90组作品,最后展出的却有190组作品,既然选择和我们合作,就应该让我们来决定什么样的图片可以入选。

              而著名摄影评论家顾铮先生则说的更尖刻:现在有些摄影节简直是对文化进行侮辱。那么,观众的反映如何呢?看不懂的,也就是去凑个热闹或无动于衷了;看得懂的,则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官方色彩浓、宣传味浓,太主流化。

                “啊?又见面了!”这是不少摄影节报到处、开幕式上常见的熟人打招呼的场景。的确,这帮哥儿们、姐儿们,上届来了、这届又来了,东北刚见过面,西南再度聚首。摄影节上,已经不是效仿电视界那些三流演员们争着上戏以期混个脸熟了,而是崩溃到转战祖国各地、都市乡村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看似热热闹闹、衣食无忧甚至白吃白住,其实是乱乱糟糟、俗不可耐,简直如同骡马市场--那些熟面的名家们如同逢会必赶、遇集必上的牛经纪人一般。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每个集市上都牵着新牲口去的。有的摄影家就凭着那一组作品,有时变个尺寸换个形式,有时甚至大小、包装都不变,也敢胆不怯、心不跳、脸不红地腆着老脸,一本正经、一派大腕风度地坦然四面讨巧、泰然八方过节。

              数十年前,拉洋片在北京、天津等地倍受欢迎、风靡一时,耍皮影在晋、陕、豫交界一带深受青睐、红遍街头。可是,为什么而今这些东西都已绝迹了呢?因为这些东西没有市场了。尽管艺术品质跟市场价格不能完全划等号,但没有市场的艺术形式显然不能保证其旺盛的生命力。而当前国内的摄影节,恰恰就存在着跟市场化不沾边的硬伤。

              据到过法国、西班牙等欧洲摄影节的同行介绍,他们的摄影节基本都是由基金会来操办的,图片的交易行为也非常普遍。国内不少摄影家都有卖出过好价钱的经历。而国内的摄影节呢?虽然离基金会支撑还相距甚远,但连公司化运作也闻所未闻。一般的模式是地方政府掏笔钱、划片场地,再跟摄影团体或媒体联手广散英雄帖,从全国各地请来一群摄影家、带来一批作品;如果请有洋人或洋人的作品,那就再冠以“国际”,然后轰轰烈烈地开幕,冷冷清清地收场。人一走,茶就凉;节一完,摊就撤。整着整着,连自己都感到乏味了。

              还有广泛性与群众性普遍缺失的问题。无论是哪里的摄影节,除了主办方邀请的嘉宾、贵宾、参展的摄影家以及摄影爱好者以外,还有多少平民大众是冲着那个地方正在举办摄影节而专程前往的呢?外地的没人去,本地的人则又不屑看。因为他们刚开始时,还算有点新鲜劲,但办着办着,别说作品了,就连看当初甚为稀罕的,那些打扮得阴阳怪气、不男不女的摄影家的好奇心也没有了。有些地方,开始已经对这种节庆活动怨声四起。比如平遥吧,每年过节都要关一些城门、撤一些店铺,群众正常的生活、出行、生意都受到很大影响,他们怎能不冷眼相向?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如此形容摄影节,也许有些言重,但要掏心窝子说话,归根结底也是一句话:当前繁荣的摄影展、摄影节背后,其实暗藏着秋意;整个摄影界已经到了该对摄影节冷静审视、严肃反思的时候了。

            More 艺术评论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苑贺斌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徐春平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唐策力
            Ο青年艺术家陈璐《园趣》个人作品展于韩国首尔举办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宁宁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蒋洪亮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屠维能作品鉴赏
            Ο泼墨心境——画家张德学山水作品欣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倪利华作品鉴赏
            Ο【艺术中国 祥龙迎春】著名画家唐明珍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03(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