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评论 >>
          .
            分享到:

            李媚对话刘立宏(中):互联网时代的摄影教育

              作者:李媚2014-07-29 08:20:59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李媚对话刘立宏(中):互联网时代的摄影教育
                前些年中国高校摄影系或者摄影专业的教师据说八分之七、八十都是鲁美摄影系的毕业生。这个以培养艺术家为的学校,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摄影师范的培育之地。是摄影系主任,他主持的摄影系有一种特有的温暖平和。也正是因为这种气氛,让我在这里上了13年的课。从未和做过的访谈,这是首次。我们从谈他的作品开始……

                李媚对话:互联网时代的摄影教育

                李媚: 另外一个话题,互联网时代,数字媒体的发展,摄影也产生极大的变化。在今年摄影双年展巡展深圳的园桌会上,有的艺术家就提出以后摄影学科的独立性可能会消失,它将成为新媒体的一种。你本身就是一个双重身份,一方面你是一个艺术家,另一方面你又是一个教师是摄影系主任,你需要在教育体制里进行一种传承、发展,教育,在这样的一个变革的环境中你有没有想过摄影系的未来。

                :我想过,因为我也是想做作品,想做照片,我想过教学方面的指向问题、教学把握、教学内容的比重,包括课程结构的一些东西,总之这么多年经常在调整,就像数字、网络的冲击,让你不得不进行思考,因为它对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但同时我也在想,比如刚才说的摄影,我觉得数字,可能是媒体和新媒体的一个手段,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它取代不了胶片摄影。人的视觉习惯不可能都是一样的,都不喜欢做一样的事。比如说数字的发展,把摄影的传统材料推到一个文化高度。前几年的摄影暗房工艺,传统古典工艺只是技术、技法,照片怎么做,不同的化学药品、不同的材料,会有各种媒介和材料的不同呈现,现在已经是一种文化指向了。而古典工艺更能带来个性和情感上的东西。数字这种普及和发展,一下子把这些传统的东西推到一个艺术高度,比如说胶片,现在数字技术越多,我越觉得胶片这种介质强烈的物质感越有质量,越有驾驭的乐趣。

                李媚:有的人就说了,当我们现重新审视当代艺术中的这些作品、艺术家的创作、展览,你就会发现越来越趋向于项目化,越来越趋向于事件,越来越趋向于团队,很多东西都不是一个个人能完成的,这里边的因素太复杂了。比如说技术手段,力学、光学各种因素全都混杂在一起,而且这些东西肯定都是跟影像密切相关的。越是进入现代,越是接近现代科技的手段,你就越会觉得影像其实是一个灵活性强空间广阔的东西。鲁美是中国第一个建立摄影系的美术学院,在一个十分注重传统教育的美术学院中,你们已经在传统摄影教育的路线中做得很出色了,一直以来都在稳健地发展,甚至还会请法国的传统摄影老师来讲学,但面对这么纷繁复杂的数字媒体的环境中,你们要怎么去应对呢?

                :这一方面我们是这样理解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并行不悖,我们没有相互排斥,传统与最新的数字技术,两条线同时做,比如’数码影像课’,摄影后期的‘色彩管理’。九十年代我们就邀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冯汉记老师来上课了,那个时候国内哪知道数码影像?冯老师从苹果公司赞助了一台电脑,上完课留给了摄影系,为我们的数码影像课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那个时候我觉得传统和新数字技术的的吸收还是不能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它们在技术和文化上都是递进关系。

                李媚:我其实觉得还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技术、影像的管理制作的这些问题,它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刚才我说的主要是材料与技术之间的演变关系。

                李媚:最主要的还是思维与观念的问题,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学生的培养方面,可能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比如说他对问题的思考,观念和思想的部分。

                :对,刚才您说的那个非常对,实际上这么多年教给同学的是一个方法,一个做摄影的思维方法。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作、比如最近的毕业创作,有的同学有时候想的方法比较有高度,但是做的方法不行;有的时候同学实践能力做得很好,但是内容和主题深度想的就不够。这是个矛盾,但是我觉得两者都重要,特别是我们这个环境,可能有的综合类院校或者是文科院校,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文化课水平不一样,阅读量不一样,想的问题也不一样,我们这边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都在强调,可能会偏重点儿做的方面。

                李媚:我的理解是鲁美还是对视觉艺术基础的培养比较重视,这个当然也很符合中国艺术教育的传统。

                ;我们鲁美有一个传统,注重掌握专业技术和造型基础,在培养技术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李媚: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个问题上,你们肯定已经具备了这种概念,但是你们是通过什么手段去实现它,现在有没有一些设想,采取了一些改变的方式或者是已经在改变了。

                :我们这几年增设了挺多课,频繁调整课程设置,比如说当代摄影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像这些课都是新增的。增加这些课的目的,就是针对刚才您说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摄影这种思维的传达,我觉得这种实现可能最后需要落实在文化厚度上,知道的越多想的空间才可能更广,但想和做必须紧密结合,比如我用文字和语言描述一个东西,给你的空间特别大,但是你最后怎么让它视觉化具体化,把设想的东西做出来,才算完成了创造。

                李媚:这种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特别广大的视野,我觉得需要懂得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社会分析、推广营销、媒介、关系学……好像所有的这些似乎都需要懂一点。

                :我倒是觉得大学期间的孩子都是二十岁左右,这个期间可能需要得到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想的方法、做的方法,真正能呈现出创造性的东西要到30岁左右,天才的,创造性的,不是我们教的,他怎样创造自己的作品,老师也不应该教,但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是老师给给予的,否则要老师干什么,要一个工具说明书就够了。

                李媚:因为我也在上课,我现在感觉到对接很困难,一方面学生太小知识面比较弱,太单纯了,的视野特别窄,就那点儿事,你要灌给那些东西,比如你在一个课堂上说三个小时,其实信息量是蛮大的,但是真正接受的就那么一丁点儿,非常少。,比如说昨天我跟讲课的时候就对大家说,当你研究一个问题,想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件事情做不下去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去研究关系,就是从关系着手去解决你的问题,可能这是一个方法,但是问题是你如何把这个关系具体化,对于学生来讲,关系这两个词的理解可能都成问题。比如你说一个上下文,现在对上下文的理解都有问题。这就让我觉得特别困惑了。

                :现在的学生多数是这样,中国教育都存在这个问题,不是单指艺术教育、摄影教育。

                 李媚:指广泛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因为整个教育体制就是应试教育。

                :有一些同学喜欢的,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喜欢,你可能和他讲的很多,要求挺高,但是他没有全部投入,他觉得上大学是家长让来的,都是这种心态,不是全部,起码有一部分是这样的心态。真正喜欢自己专业的也只是一部分,所以怎么说呢?在一个班级中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背景,采取不同的方法,这点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李媚:广种薄收。有的时候感觉似乎一年下来,你只是在给那么几个学生上课。我这种感觉真的是很强烈。你自己是一个艺术家,你和纯粹当老师的人还是有差异的,比如说你自己是在不断地实践,你可能会更能体会一些。比如说在我们的时代,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艺术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你是可以持守自己的,你就做你喜欢的事,你就坚持,不管你是传统还是当代的,坚持在那里,价值肯定是存在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但是就年轻人来讲,其实是没有基础的,和你不一样,你是真正受过院校教育的,但现在的孩子们都不能称为学院派。面对这种情况,你觉得绝望吗?

                :面对这些同学,我想起一句话;“科技改变生活,改变时代”。如果想的特别具体将来这些学生怎样真是估计不到,想不到,这几年的变化我就深有体会,不一定出现什么情况,每出现一个新的东西就对生活有改变,每出现一个新的事物、新的技术、新的科技,对整个社会和人的生活就有改变,这个真是没法预测。但是我结合学生们的状态,我想他只要喜欢这个,他只要能把自己喜欢的事做好就足够了,只要喜欢就能做得挺好。  李媚:你说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作为摄影系的系主任,这里边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怎么培养他对这个东西的兴趣,有时候这个东西是培养出来的,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像你以前也不是搞摄影的,你自己原来是学设计的,对摄影的兴趣是你自己后来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我们对兴趣的培养,可能都是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交流可能有几个方面,教学里有几个环节,比如每个课程的观摩会,课程辅导期间要有讨论,一个课程结束时会有一个观摩会,观摩会的时候不只是上课老师参加,其他老师也要参加,这样和同学有一个互动交流,这个很重要的。

                课程之间也有互动交流,那是任课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但是最后观摩会结束之后是和其他老师的交流,这是挺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有的同学课堂上不知道的,课堂上没解决的,通过观摩会的交流知道下次怎么做,可能这次课做的不好,但是他知道怎么做了,在哪儿,这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环节是画册,看原作的机会,我们国内的环境面对原作的机会少,但是要通过每个课程开始的时候,老师给同学推荐书中获得,这书里边包括一部分画册,还有文字书籍和理论书,所谓画册是什么概念?就是不同艺术家的画册,起码同学得知道这个课程,所涉猎的内容知道谁做得好,这可能是很实际的一个提高。他知道谁做得好,他知道什么样是好,他在做的时候就有判断,这样就具体化了,如果单单是各种各样的词,各种各样的概念,最后还是不知道,还是做不出来,这个趣味的培养最主要是靠这种引导。

                李媚:看,大量地接受视觉的信息。

                :一样,你说哪个大作家,哪个大的艺术家,他也都是需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最后才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作品。

                李媚:我昨天上课的时候问同学你们看摄影史上大师经典作品,从画册上看到的举手?寥寥无几;从网络上看的举手,很多。

                :三年级。

                李媚:对。我问你们是不是经常能看过很多(原作/画册),哪怕是有十个摄影史上你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大师作品。举手的人很少,很多学生都没有看。你说的这个现象是针对研究生是吗?

                :也有本科,本科主要是最后一年半,你上课是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学就四年级了,就是这个时期,刚才说的内容主要是从现在开始,特别是四年级创作课结束之后的这一段,这个时候因为要创作,。刚才你说二年级、三年级之前可能都是基础课的概念,基础课基本上是老师给看的或者有偏重类似于技术方面的问题。

                李媚:技术、器材方面比较多。

                :现在是5月份,还有两个月放假,就是三年级下半学期,整个过程前后一年多。

                李媚:能看多的东西还是蛮重要的。

                :创作实践期间看东西和平时看是不一样的,不创作的时候,不想问题等于没看。

            More 艺术评论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苑贺斌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徐春平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唐策力
            Ο青年艺术家陈璐《园趣》个人作品展于韩国首尔举办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宁宁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蒋洪亮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屠维能作品鉴赏
            Ο泼墨心境——画家张德学山水作品欣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倪利华作品鉴赏
            Ο【艺术中国 祥龙迎春】著名画家唐明珍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76(s)   1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