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评论 >>
          .
            分享到:

            “日光夜景”2006惠特尼双年展综述 (作者:严华菊)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28 15:55:21 来源:网络

              来源 :《典藏》
                1973年特吕弗的《日光夜景》(Day for Night),是一部描述电影技法的电影,包括如何在白天、利用加在摄影机上的蓝色滤镜,拍摄出夜景的方式。「2006年惠特尼双年展:日光夜景」以特吕弗的电影作为展览标题,呼应了当代艺术家以艺术作品创造出虚拟的现实。虽然是第一次有了展览主题,惠特尼双年展选择作品的方式仍延续以往的传统,由策展人到世界各地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直接从艺术家的创作发现不同作品的共通性,才决定展览主题,而不是预设一个概念后,再去找配合展览宗旨的艺术家与作品。

                合作、国际性的美国当代艺术

                惠特尼双年展一向是美国当代艺术的速写。当国与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的分野越来越模糊、影响艺术发展的因素来自四面八方之际,在惠特尼美国美术馆探索所谓的「美国」文化,也不该是美国艺术家所专属。几年前开始,惠特尼双年展已不再限制只有美国籍艺术家才能参展,今年更囊括了多位既不在美国创作、也不是生于美国的艺术家;两位策展人:惠特尼的克莉思•伊勒斯(Chrissie Iles)与明尼苏达华克艺术中心的菲利普•维赫涅(Philippe Vergne),更分别来自英国与法国。因此,今年的惠特尼双年展可说是第一个国际性的展览。 超过100名艺术家制作的绘画、素描、版画、雕塑、表演、摄影、影片、录像、装置、声音艺术构成了「日光夜景」,今年双年展的特色之一是有许多艺术团体的作品参加:作为艺术家实验室的「错误艺廊」(The Wrong Gallery),策划了一个展览中的展览──「法外之徒」(Down By Law),展出40多件艺廊收藏与当今全球政治相关的摄影、雕塑、装置。已有20年历史的「批判艺术组合」(Critical Art Ensemble),以综合艺术、科技、政治、批判理论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向权力抗争、挑战的方式。

                另一个创作团队是丹•葛翰(Dan Graham)与东尼•奥尔斯勒(Tony Oursler)、罗德尼•葛翰(Rodney Graham)等人合作,将葛翰1987年的作品改成的《不要相信任何超过30岁的人》(Don’t Trust Anyone Over Thirty)现场木偶表演,在美国境内巡回演出。葛翰的木偶并未出现在惠特尼展中,而以影片呈现在观众眼前,人们坐在投射影片前的台阶座椅上,想象自己正在看木偶现场表演。前卫乐团Japanther为葛翰的木偶剧伴奏,其它像是与金•欧路克(Jim O’Rourke)、Momus、丹尼尔•强斯顿(Daniel Johnston)等音乐家和乐团合作的作品,在在揭示了音乐与声音在当今艺术扮演的重要角色。

                已有73年历史的惠特尼双年展是艺术家进入当代艺术圈的跳板,也是许多年轻艺术家第一次有机会在美术馆内展出自己的创作;但双年展可不是对未来的保证,展览后个人的努力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为表现当代艺术的脉络,惠特尼双年展不是只有年轻的艺术家参展,还囊括在艺术圈活跃多年的人物:伊莲•司图尔特文(Elaine Sturtevant)从1960年开始以模仿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为出发点,她在惠特尼的《推挤》(Push & Shove),集合了杜象的脚踏车、装置作品等12件代表作,重现杜象的现成物。配合肯尼斯•安格(Kenneth Anger)的新作《老鼠天堂》(Mouse Heaven, 2005),在播放影片的墙壁附近,挂有多幅安格制作的影片剧照与海报等。藉由不同世代艺术家间的对话,展览呈现出艺术的传承,更验证了现成物与普普艺术对当今艺术表现的深远影响。

                除了展览,美术馆的另一个宗旨是教育,双年展的图录便成了重要的教育材料。厚达800页的图录有艺术家简介、艺术史家与哲学家等专人的文章;但最特别的是编辑们从《小王子》书中小王子央求旅人为他画一只羊得到的灵感,邀请参展艺术家绘制反应个人时代的图画,汇整之后将其做成200页、四折的海报,让每翻一页图录都是愉悦的视觉惊喜。

                照片与影像中不寻常的生活印象

                皮耶•俞格(Pierre Huyghe)的《不在的旅程》(A Journey That Wasn’t)位在美术馆一楼、单独的展览空间内,是人们参观双年展所见的第一件作品。分别在南极与纽约中央公园拍摄的《不在的旅程》影片中,果然出现了传说中的白企鹅,站在中央公园的假石上与穿梭于南极洲的冰雪中;只是特别加在影片结尾的一段计算机绘图,似乎在挑战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的真实性。影片的虚拟与现实的情境,恰巧符合了「日光夜景」的主题。

                当代艺术展常见大型装置与影片,惠特尼双年展中大部分的展览空间也被装置艺术与影像所占据。播放法兰西斯科•维佐利(Francesco Vezzoli)制作、描述罗马帝国卡利古拉宫廷淫乱历史的《罗马帝国艳情史》(Caligula)影片的展场内更有舒服的座椅,让艺廊变得有如电影放映室一般。只不过维佐利的影片是一段极其奢华的假电影预告,不仅邀请名作家高尔•维多(Gore Vidal)宣传这部不存在的电影,更结合了许多人们熟悉的电影明星。电影常让观众有真实的印象,维佐利便利用假电影预告来表现电影世界内虚、实的矛盾关系。

                今年的双年展还包括几位实验电影大师的作品:曾拍摄《波长》(Wavelength)的60年代实验电影与结构影片代表人物麦可•史诺(Michael Snow),他的35厘米《短片》(SSHTOORRTY)将一场景切成两段并重叠在一起,如此重复数次后,变成一段时空交织、错综复杂的叙述影片。活跃于70年代的概念艺术家罗德尼•葛翰的35厘米影片《松开扭转的水晶灯》(Torqued Chandelier Release),以每分钟48格的速度运转,五分钟长的影片记录了水晶灯从快速转动到慢慢静止的整个过程。

                除了35与16厘米影片,艺术家也利用连续播放的幻灯片来说故事:三部幻灯机同时投射在三面墙上,比利•苏立文(Billy Sullivan)的《1969-2005》记录了裸体女星、演员或一般市井小民的亲密与规律的生活;由于没有旁白辅助或解释每张幻灯片之间的关系,欣赏者成为一张张规律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幻灯片的诠释者。来自香港的保罗•陈(Paul Chan)利用数字影像制作《2005年第一道光》(1st Light, 2005)装置:在黑暗的房间内,一道绿光投射在地板上,当拉长的脚踏车、手机、茶壶等对象的黑影缓缓上升,只见一个个人影快速地从空中落下;当观者走过投射灯光时,人们的影子也跟着照射在地板上,与艺术家的影像结合在一起。

                而挂在墙上平凡的生活照,更蕴藏了不寻常的意涵:爱咪•布雷克摩尔(Amy Blakemore)用老旧的玩具照相机,拍摄充满神秘气息的《林中的吉儿》(Jill in Woods);汉娜•林登(Hanna Liden)的《湖与火》(Lake with fire)是一系列描述欧洲北方异教徒祭拜仪式的照片,照片下端露出的火苗与宁静的湖水形成强烈对比;安吉拉•史翠斯翰(Angela Strassheim)如导演般安排摄影对象,《无题:父亲与儿子》(Untitled: Father & Son)中面对镜子、穿著与表情几乎一模一样的父子,是她笃信基督教的家人之写照。静止的画面散发出诡异的气氛,警告人们隐藏在每件事物下不可避免的危机与恐惧,彷佛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平凡的事物便超越了原本司空见惯的印象。

                衰败的现代都会

                现今社会充斥着各式媒体与讯息,所谓的「真实」不再具有单一标准,我们不能全然了解「真实」,却可质疑、讨论它;特别是许多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它真正的意义常是和它所给予人的第一印象不相符合的。例如在四楼展场中站立的两块大石头,其实是纸浆做成的雕塑,而石头表面的涂鸦更不是用喷漆罐喷上去,而是将彩色的口香糖一块块黏在一起而成的。

                从涂鸦到街头的垃圾,城市成了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艺术家将日常生活的物材,转换成令人困惑的事物,不仅引发人们曾有的回忆与经验,更让人思考某些事物存在的价值。纳利•瓦尔德(Nari Ward)将油桶切割成两个半圆形,并在中间加入一条条日光灯,令人玩味的《荣耀》(Glory)造型,有如美容沙龙内让人躺在其中、将皮肤晒成古铜色的机器,长方形的结构也不免让人联想起代表死亡的棺材。艺术家从残留在都市的废弃物中找到隐藏在其中的故事,我们也从与艺术的对话中,发现作品层层不同的意义。

                城市在艺术家眼中,不再是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而是渐渐衰败、甚至引人猜疑与畏惧的空间。乌尔斯•费雪(Urs Fischer)在墙上打了一个大洞,成了《花的智能》(Intelligence of Flowers);在残垣壁瓦围绕的空间内,有两枝从天花板垂下、横挂的树枝,两枝树枝尽头各有一根燃烧的蜡烛,当树枝随意旋转,融化的白蜡便落在地上,累积成的两个交集的圆圈便成了《无题》(Untitled)。诺大的空间内,艺术家不试着制作壮丽的作品,而是运用极少的材料来雕塑空间;当我们走在其中,发现不停旋转、找寻平衡的枯枝,有如每个人不固定的情绪和理念,而丑陋的破墙壁,也让人体验残缺的美感。

                美术馆不仅展出代表都会主题的创作,从几年前开始,惠特尼双年展更将展览延伸到美术馆外的城市空间。人们不仅可在美术馆欣赏玛丽琳•敏特(Marilyn Minter)写实的高跟鞋油画,不同款式的高跟鞋也出现在雀喜儿区,成为没有商业目的的广告看板。人们一眼就认出敏特描绘时髦的鞋子,仔细观察后,会发现鞋子践踏的泥水,将穿高跟鞋受伤的脚溅得满是污泥。高雅的商品、华丽的珠宝与污水、伤痕连在一起,不仅是对消费文化、时尚风潮的讽刺,也代表了美丽与痛苦的组合。

                批判性的政治主题

                今年双年展的重点并不是艺术形式的创新,从伊拉克战争、反布什政府、卡翠娜风灾,到对当代美国文化的批判等主题,证明了当今艺术家最关心的是与切身相关的政治环境。艺术不能让人得到救赎,或呈现理想的大同世界,而是反应个人与集体的焦虑,以及对现世的不满、愤怒、不信任感与不确定性。「大耳朵电视网」(Deep Dish Television Network)的《惊吓的与可怕的》(Shocking and Awful)作品标题,不仅呼应美国出兵伊拉克时所使用的「震撼与威慑」(Shock and Awe)战略,集合了100多名独立制片者拍摄关于美国在伊拉克的纪录片,更见证了美军占领伊拉克后所引起的流血抗争。

                2004年美国大选候选人凯瑞,从参加越战到后来成为反战份子的故事,成了乔志•巴特勒(George Butler)的《力争上游:柯瑞的漫长战争》(Going Upriver: The Long War of John Kerry, 2004)影片。如果30年前反越战的《力争上游》是藉古喻今,那当代钢铁雕塑大师李察•塞拉(Richard Serra),以黑色颜料画在透明塑料布上、用美军在伊拉克Abu Ghraib监狱虐囚的图案来表达的《阻止布什》(Stop Bush, 2004)海报,毫无疑问地是直接表达了对当今执政者的不满,而一目了然的图像更成为反战示威游行时的标志。利兹•拉勒(Liz Larner)将三色铝条绑在一起成为代表美国的《红白蓝》(RWBs),怪物般张牙舞爪、扭曲的结构,似乎要将全世界都吞噬掉。

                美术馆地下楼空地上的一座高塔,是模仿1966年马克•迪•苏维洛(Mark di Suvero)邀集400多名当代艺术家制作反越战的《和平之塔》(Peace Tower)。迪•苏维洛与利尔克利特•第拉文嘉(Rirkrit Tiravanija)两位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合作,同样使用二英尺见方的方形板子,请小野洋子、卡尔•安德(Carl Andre)、马修•巴尼(Mathew Barney)、汉斯•哈克斯(Hans Haacks)、琼安•乔那斯(Joan Jonas)、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等近200名艺术家,在钢板上以文字或图画传达反战与和平的讯息。但原本放置于洛杉矶市内广大空间的高塔,在移到博物馆后,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震撼力。

                从反抗当今执政者,到对商业、经济、文化、消费、甚至生活的批评,2006年惠特尼双年展弥漫着浓烈的政治意味;但艺术家并不自限于狭义的政治,而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生态环境、阶级等议题。这似乎响应了另一位法国新浪潮导演高达曾说过的一句话:「不要拍政治电影,而是怎样『政治地』拍电影。」(not to make a political film, but to make film politically)政治与艺术本来就息息相关,若缺乏概念,艺术不免流于空洞、缺乏意义,但只有理念而不在意表现形式时,又会让艺术流为次等的创作,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家如何以作品传达理念,而不是为政治而创作,否则到头来可能就是两者皆空。

                2006惠特尼双年展:日光夜景

                展地◎惠特尼美术馆

                展期◎03.02-05.28

            More 艺术评论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苑贺斌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徐春平
            Ο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唐策力
            Ο青年艺术家陈璐《园趣》个人作品展于韩国首尔举办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张宁宁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蒋洪亮作品鉴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屠维能作品鉴赏
            Ο泼墨心境——画家张德学山水作品欣赏
            Ο2024【艺术中国·福龙迎春】——画家倪利华作品鉴赏
            Ο【艺术中国 祥龙迎春】著名画家唐明珍
            More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More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086(s)   12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