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我要加入
18053077877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曹州艺术网 -菏泽最大的艺术门户网站
新闻 综合 市场 展会 拍卖 当地
    会员 国画 油画 书法
      展览 预告 当前 回顾 经典
        史论 知识
        评论 个人 综合 展览 欣赏 趣闻 访谈 人物 事件 研讨 视频 国画 油画 书法 版画 理论 技法
          当前位置: 曹州艺术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艺术 美术 油画 上海 综合新闻
          .
            分享到:

            探寻“中国式风景”的当代表达——重识林风眠、吴冠中的中西融合之路

              作者:李亦奕2024-03-17 15:11: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柳林(国画) 20世纪50年代 林风眠

                (2/2)狮子林(国画) 1983年 吴冠中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星空中,林风眠与吴冠中的名字熠熠生辉。

              一百多年前,因受到西方文艺、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该去向何处,是心系中华民族命运的艺术家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影响,艺术家应该抱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是固守传统还是全盘接受?是扎根中国文化借鉴西方语汇,还是立足西方文化融入中国元素?对此,林风眠与吴冠中皆以实际行动给出了对时代之问的“回答”——融通中西古今的创新精神,用艺术探索开创“中国式风景”。他们前后相继、不懈求索,促成了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现代化、外来油画艺术的中国化,打造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样本。今天,面对新时代中国画的转型和发展,这两份样本仍然显示出极为可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向左遇见林风眠 向右邂逅吴冠中

              目前,一场林风眠、吴冠中二人的史诗级艺术对话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演,作为首次全面回顾两位艺术大师成就的大型展览,“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汇聚了林风眠与吴冠中的200件(组)极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力作,涵盖他们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素描各门类艺术精品,展现他们师生二人融通中西古今的传统精髓、国际视野与时代经验。其中,林风眠最为人熟知与喜爱的仕女代表作如《捧白莲的女子》《青桃盘仕女》等,最具有辨识度的芦塘鹜鸟类作品如《鹜群》《芦苇孤雁》等,最绚烂浓郁的秋林风景如《溪流》《秋》等,以及吴冠中绘画生涯中关键性的突破之作《长城》,代表他在艺术实践上有重大突破的水墨作品《情结》,最具有鲜明个性的《狮子林》等珍贵藏品都在展出之列。

              同是描绘自然景象,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却各成体系,无论是艺术观念,还是绘画技法都大相径庭。策展人项苙苹表示,展览主题名为“中国式风景”,之所以用“风景”而非“山水”是为了表明中国近现代艺术学习和吸收西方艺术的史实,同时“中国式”也表明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中文“风景”二字包含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和精神风骨等意味,可充分涵盖林风眠和吴冠中多元的创作题材。从这个意义上说,领略林风眠、吴冠中笔下的中国式风景,亦是感受时代的风景以及艺术家个人内心的风景。

              展览的核心展区分别为“林风眠”与“吴冠中”个人展区,以二人时空背景及理论思考为线索,充分展现他们独立探索出的中国画现代化转型道路。两大展区左右对称,意在同时呈现两位艺术巨匠重要题材的比对展示与专题研究。观者在展厅可直面两位大师的原迹笔墨,从而获得“向左走遇见林风眠,向右走邂逅吴冠中”的乐趣。

              坚守文化主体性 开创艺术的“中国范式”

              林风眠出生于1900年,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其艺术生涯也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作为最早一批留学法国的中国艺术家之一,林风眠既深耕于中国画笔墨的传统,亦在赴欧学习中吸收到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重要西画流派的养分。他创造了不以媒介、画种区分的“彩墨画”,借西画的光、色、造型、构图等使传统国画的面貌大为改观,完成了光、色、墨的有机结合并拓展了国画的色谱和色彩观念。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与实践,不但构筑了富有时代性、民族性、创造性的艺术,亦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理论和创作探索,给众多后来者如吴冠中、赵无极、刘国松等提供了重要启蒙。“林风眠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已是世界公认的”,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苏立文曾如此评价。

              看林风眠的作品,无论仕女本身,或画面中高挑的花瓶、透光的窗景,都透露出欧洲绘画艺术的影响。而凝视画面,又教人联想到中国绘画中的古典仕女,也仿佛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子,其中甚至有来自唐宋瓷器的灵感,这是林风眠内心对传统根基的坚守。正如其曾说过的“我是中国人,有中国的底子、血统,自然喜欢表达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林风眠作品中始终不变的底色。他从各类民间艺术中广泛吸取养分,通过中国戏曲重新认识立体主义对时空的自由处理,借皮影的几何形打造中国式抽象效果。其流畅、迅疾、灵动、露锋有时粗重的线条糅合了汉画像砖、宋瓷、皮影、敦煌壁画和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突破并拓展了传统笔墨的范围和概念。

              与老师林风眠一样,深埋吴冠中心底的始终是东方情结。留法期间,他认识到:“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而是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吴冠中最终也选择回到祖国。因时代的差异,吴冠中在前辈林风眠的“中国画去向何处”难题之外,还多了对“油画如何民族化”的审慎思考。他选择水墨、油画并进,尝试在油画中融入中国意境和民族审美。展览中其探索期的油画《水田(一)》、成熟期的油画《鲁迅故乡》,均蕴含着一种散逸、宁静的水墨气韵。而水墨作品如巨幅彩墨画《狮子林》,则以东方之韵吞并西方形色,是其20世纪80年代绘画中面貌最新、最具现代精神的水墨画作品。

              在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画现代化的探索中,吴冠中对于色彩、构图、意境、东西方绘画材料等所进行的深入研究,显示了他对东西方艺术所采取的理性态度和深刻理解、反省。吴冠中这样解释他的作品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将作品比之风筝,风筝必须能离地升空,但风筝不能断线。”他怀着赤子般的热情吸取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同时又不愿为千年传承因袭的程式化艺术语言所局限。在“左冲右突”“东寻西找”中,吴冠中形成了画风多变但主线贯通的、具有中国气质的油画和具有现代意味的水墨画,为水墨艺术开创了抽象的一种范式,也为世界油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美国艺术史学者高居翰这样写道:“在将两种绘画介质,两种传统,两种风格的结合上,吴冠中前进了许多。在油画中,他找到了与中国画用笔相模仿的技法,在大片泼彩上作幼细的线条勾勒、讲究气韵等,都是典型的中国水墨传统。对应的,在中国画中,他发挥了用笔与泼墨造成类似后期印象派的特点,概括而不抽象。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营养丰富,能给予艺术家们充分的养料,如何延续传统,又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正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们面对的大课题。吴冠中在这方面是其中一个领导者。”

              多元、包容、开放 让艺术更具生命力

              “两位艺术家从写意性入手调和中西艺术,从中国传统中挖掘可对接现代性的要素,以东方气韵、中国精神吞吐消化西方艺术的造型成果,实现了国画现代化、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开启了中国水墨艺术的新篇章,让传统国画更接近现代语境和当代世界,让今天多元的水墨艺术生态成为可能。”在大展总策展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陈翔看来,林风眠与吴冠中的艺术创新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绘画的现代化、当代化转型,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中国化、中国艺术的世界化。他们打通了中西绘画的界限,把中国画、西洋画都还原为绘画艺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无界的探索,从而创作出新的艺术图式。从他们的探索可见,博采众长、美美与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海派文化精神的真正体现。

              实际上,两位艺术家均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在林风眠试验新派画受到排斥的时候,上海接纳了他,在上海生活的近30年间,正是他艺术生涯中成果丰硕的成熟期。其存世作品以该时期的创作占大部分,“风眠体”已臻成熟,格体严谨,光色交织,色墨无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作品更趋简率,表现性强,用笔造型恣纵肆意,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本次展览展出林风眠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旋律作品如《轧钢》《农妇》等,就是他在上海深入生活为劳动者写照的现实主义创作成果。

              上海独特的城市风格也吸引了吴冠中。他连续三次将自己最具代表性、最精彩、最齐全的各时期作品赠予上海美术馆,包括《黄河》《长江山城》《狮子林》《长城》等重量级作品,让上海成为收藏、陈列、研究吴冠中画作的中心。吴冠中曾表示,上海是一座多元开放的城市,是中西融合的城市。他绘画的艺术特性就是中西融合,跟上海这座城市气质相符,画作放在上海很合适。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冯远表示:“上海作为新兴艺术的策源地,当年最早的美术教育在上海落地生根的时候,一大批负笈海外的留学生回国从事美术教育,林风眠和他同时代的一批艺术家先后在这里执教,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也是因为先行者的铺垫,到了吴冠中这一代人,他的艺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师承,是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和当代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人而艺术 画生命的风景

              将林风眠与吴冠中并置打开“中国式风景”,是因两人在艺术探索上呈现出一些耐人咀嚼的共性。除了他们都曾留法,都曾尝试过油画中国化以及从写意的角度融通中西艺术,都主张坚守主体、西为中用,开创“中国范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主张艺术应表现生命、表达情感,服务于人。

              林风眠曾以社会化的艺术运动提升民众、改造社会、挽救中国,但最终转向了个人化、内向化的艺术探索实践:“你必须真心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他反复画的花,是少女,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其仕女画也是对母亲、对女性的深情致意。他画的正是人味,是生命的风景。

              吴冠中也以作品的感情作为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强调不管用什么手段表现,最终要看效果是否感动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冠中的足迹从国内各地扩展到世界各地。无论何时何地,他总优先考虑造型原则和形式美感,以点线色提炼物象,他画出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也画出了所有人的故乡。艺术家真挚的个性化表达里包含着普遍的人性和情思,表达了我们理想中风景的样子,我们想去的地方的样子。以“中国式风景”传递“中国式审美”,正因为如此,林风眠和吴冠中的作品才被那么多人接受并喜欢。

              正如林风眠诗歌所咏:“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的那种温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费力。”艺术家苦心孤诣多年创造了人性的风景、生命的风景、内心的风景,以毫不费力的美,毫不费力地给人以慰藉,这正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探索的意义,也是今天他们给予我们的启发:艺术家要有所成就需立足于人本身,立足于真诚表达,立足于深沉的思想情感,立足于自身文化土壤,立足于开放的国际视野,立足于甘下苦功练就扎实的技法,还得有经得住寂寞、误解和无出头之日风险的承受力。他们用生命打造的中国式风景,是天人合一的自然风光,是充满人味的社会风情,也是不忘初心的精神风骨。

              “重新审视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创造的理论逻辑、实践途径以及在中西艺术交融中蕴含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有利于我们更好思考如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式风景。”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方世忠说。

              责任编辑:静愚
            More 艺术新闻
            Ο劣纸上绘出良画,来北京画院看齐白石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Ο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苗族银饰工艺审美与传承创新探析
            Ο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与研究
            Ο心向往之——2024中央美院毕业季
            Ο相约名作 读懂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Ο在陕西邂逅靳尚谊与武德祖
            Ο “2024陈琦:於我归处”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Ο曾成钢当选上海市美协主席
            Ο“扎根”于“美丽中国”的美术行动
            Ο彩之云南的美丽诗篇——“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家油画作...
            More 名作欣赏
            Fernando Guerra别墅设计
            长城脚下的公社作品欣赏-飞机场
            Micro-Compact Homes(微型房)
            超有创意的房屋
            More 艺术趣闻
            启功:人生没那么复杂,就是找乐子啊
            齐白石买自己的假画
            张大千弟子伏文彦一段趣闻
            王献之为逃避公主追求自残 公主:他是残废我也嫁
            齐白石卖画时喜欢收崭新钞票
            清朝大官员被假文物羞辱
            朱新建痴棋输掉很多画
            米芾癫狂字更狂:为书画费尽心机
            启功教我学书法趣闻:为事业放弃喝酒奢好
            奇葩艺术家用自己的屎给扎克伯格画肖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 加入我们
            主编邮箱:421836602@QQ.com 编辑QQ:421836602
            地址:山东省菏泽市丹阳路与华英路交叉口 邮编:274000
            版权所有:©曹州艺术网(gucaozhou.com) 京ICP证110842号
            合作支持:©MEISHUJIA.CN 中国美术家网
            Processed in 0.129(s)   14 queries
            update: